张庆捷:威风与奢华——北魏平城墓葬壁画

根据已发表资料,第一类墓葬壁画见于数座墓内,其中纪年墓有两座,分别是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和大同富乔垃圾电厂北魏9号墓。石堂里面也有壁画,正壁绘画漫漶不清,前壁内面和左右两壁绘着宴饮图、奏乐图、出行图和牛车鞍马图等。

姚谦:艺术三角习题

秋拍接近了尾声,不久前阅读了一篇艺术圈朋友的微信,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同时也引发了我连续的思考。当达芬奇的《救世主》在纽约展出与拍卖时,我也在纽约,纯属好奇参与了其中一场夜拍。

从美国教育策展人(Edu-curator)小史说起

导语:随着博物馆对馆内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活动与项目纷纷推出,但展览中的教育元素仍没有有效体现或并没有与教育活动交相呼应,在策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常常被排除在策展团队之外。

传统国画的生命在于创造性转化

当我国进入现代社会环境后,对中国画前途的讨论几乎是美术界永恒的热门话题。中国画开始以世界眼光来看自己,看别人,从而寻找千年古老文明与先进的现代文明沟通融合的渠道。如果中国画能在新的技术革命大环境中,为世人带来新的、有影响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创造性转化。

艺术摄影为何在博物馆美术馆中得不到重视

照片收藏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的大众收藏,家家都是收藏馆,人人都是收藏家。决定版数,认知版数,是照片收藏市场的核心,而核心中的核心是扩大公众的认知度,而在此基础上是更为重要的国家认同。

新“世界艺术史”与“触觉”的回归——萨默斯著《多元真实空间》实义诠

在这一新“世界艺术史”中,触觉与身体的富含潜能的有限性,取代了形式主义者所假定的视觉的高贵性。”[10]  当然,作为评判艺术的标准,触觉、触感与身体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在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话题

“景观社会”在中国:新景观 新生态
2017年,艺术在中国多个乡村城镇落地开花。艺术、资本正以相当速度改变着传统村落、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直接或间接重塑着中国当下的“景观社会”。有人消极地认为艺术等外力正加速原生态景观的消退,也有人认为新的景观生态正在被创造,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