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的哀伤:什么是现代艺术中的美

如何应对现代艺术的革命性变革,而提出新的适合于更广阔的美学现象的定义,是摆在当前美学家面前的任务。米罗的维纳斯:屠格涅夫说,她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能体现人的尊严  罗丹:《欧米哀尔》(老妓女)。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以户外雕塑展为先导,对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的渴望拉开了都市重建的序幕。〔4〕管怀宾《公共艺术与地缘文化重构—以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为案例》,《新美术》2015年第10期,第130页。

港口与影像:从近代中国到当下全球的港城视觉档案

[4]刘香成著,《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P64  [5]参阅《中国摄影史:1842—1860》第十二章,战地影像部分。该展览邀请了共八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摄影艺术家,分别就七座港口及其城市(宁波、泉州、广州、南京、上海、香港、大连)进行实地的拍摄。

“银座漫步艺术(Ginburart)”:脱离了机构的机制批判

1993年4月8日,34位年轻艺术家突然出现在日本银座街头。[8]中泽英明,“遗忘之前(Before it’s all forgotten)”,收录于《小泽刚:用否定回答肯定(Answer Yes with No)》(展览图录),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东京,2004,第48页。

被剧场性腐化的感性——论雕塑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契机

当代艺术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樊篱正在消失,在观念表达的驱使下,多种媒介和材质的综合运用已是艺术表达的常态。事实上,中国大部分雕塑家群体还未全面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实践语境,许多人仍固守在传统领域内。

何桂彦:什么是雕塑艺术的公共性?

并不是把一件雕塑放在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小区等地方,它就能成为一件公共雕塑。城市雕塑不仅要体现公共空间的独立性,还要在审美与思想层面对既有的僵化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话语展开批判。
1  2  3  4  5  6  7  8  9  10  


话题

“景观社会”在中国:新景观 新生态
2017年,艺术在中国多个乡村城镇落地开花。艺术、资本正以相当速度改变着传统村落、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直接或间接重塑着中国当下的“景观社会”。有人消极地认为艺术等外力正加速原生态景观的消退,也有人认为新的景观生态正在被创造,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