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新的视觉样式?

  2013年被业内称为“水墨年”,一直默默处于当代艺术尘嚣边缘的“水墨”似乎一下成为了学术和市场追捧的对象。美术馆、画廊、拍卖公司都把水墨作为主打的项目。这些作品被称为“新水墨”,似乎与二十年前批评家提出的“新文人画”概念如出一辙。有人认为“新水墨”是一种全新的视觉样式和产物,而有的批评家则认为这是水墨画自然发展的趋势,您怎么看?

PreTitlePh

如此“江湖”,何时休?

  在艺术圈里有这样一类活动,比如经常打着“老干部”、“老将军”等幌子,或者以商业“绑架”艺术,这些活动不仅离学术相去甚远,更连基本的审美都谈不上。更有甚者,直接山寨抄袭别人的创意,不仅自己的效果没达到,反而破坏了原有品牌,它们不仅玷污了艺术之名,更误导了大众对艺术的印象。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PreTitlePh

展览现场,看人还是看画?

  曾几何时,被誉为高雅的艺术也逐渐落入世俗的套路。在很多重要展览的开幕式上,慕名而来的观众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往往台上嘉宾在发言,台下观众也在小声议论,甚至听不清台上嘉宾讲话的内容。而开幕式之后,人群却突然烟消云散,本应是展览主角的艺术品却没几个人欣赏。这种现象,您怎么看?我们是该欣赏艺术,还是欣赏现场的人群?

PreTitlePh

时间观念,艺术界“抛却”了你吗?

  在等待某个展览开幕式时您是不是经常遇到一再拖延的现象?展览及活动的不准时似乎已经成了美术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观众都曾抱怨这种现象,似乎现在美术圈里遇到准时开幕的展览已经很少。某位活动参与者曾向笔者说: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忽略时间的存在,但在社会生活中真的不能忍受这种事情!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PreTitlePh

艺术创作,"闭门造车"还是与时俱进?

  当前很多职业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刻苦令人赞叹,从学校毕业后走向独立创作的道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没有时间去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机会了解社会上最新的事物,很多艺术家甚至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在艺术家执着于艺术创作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求自己与时代和社会的关联?艺术家的封闭工作状态是否有利于艺术创作的良性循环?

PreTitlePh

一场“艺术大火”带来的思考

  7月25日,由沈其斌策划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专场拍卖作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货车在北京境内发生火灾,经事后清点车上共有74幅画作被烧毁。之前沈其斌提出“艺术3.0时代”和“8G”理论,而这个专场的艺术家是“8G”的代表,包括汪建伟、邱志杰、徐震、原弓、金锋等知名当代艺术家,损失之大让业界汗颜。一场大火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PreTitlePh

在线艺术品拍卖,值得信赖吗?

  据国外媒体分析,在电商如火如荼的时代,在未来实体零售业将有可能濒临死亡。艺术品市场也不能例外,艺术品网拍今年再吸引人们的目光。嘉德在线已经运营13年,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从2006年开始尝试,今年北京保利也开启了网络拍卖,已经先后推出了傅抱石家族、齐白石师生子女等三个专场,总成交率过8成。从现场举牌到点击鼠标竞得心仪的艺术品,你怎么看?

PreTitlePh

“国宝级”画家,商业炒作还是情感宣泄?

  近日,有媒体爆料所谓十位中国画艺术大师赫然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有文章称此活动站在世界文化的中心舞台,同时引发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大爆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发微博称这是愚弄自己而已,并指出商业炒作借助于民族情感往往会收到奇效,因为一般人不知究竟。"大师"帽子满天飞由来已久,这一次您怎么看呢?

PreTitlePh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