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鸠”姓
“鸠”姓音读“jiū”,其姓当本出于古之“鸠人”族,其族或出于古帝“少昊”之世所设“鸠鸟”之官族后;又其姓之传或与古“九”氏之族存在某种连带关系;还有说周世宋国公族“子”姓族后传有“鸠”氏,而后世西域“马耆”国及南方“真腊”国也传有“鸠”姓。
按“鸠”字之本义,当指一种状如野鸽而羽毛有斑纹的鸟名,其字亦或见为古之官名,如“五鸠”、“祝鸠”、“爽鸠”等,其字并亦见引申有指斑鸠、鸠雀、雎鸠、发鸠山、始鸠之国、鸠占鹊巢等义及组词。
《说文》称:“鸠,鹘鸼(一种似山雀而小的鸟名)也,(其字)从‘鸟’、‘九’声”。段玉裁注称:按今本《说文》,其所释“鸠”之文“夺伪”(似指其原文佚失、故而由后人伪补释之者);古之“鸠”、“雉”、“雇”皆本出《左传》所载古官名,其“鸠”是为“五鸠”之总名,又“雉”为“十四雉”总名、“雇”为“九雇”之总名也;今本《说文》以“鸠”名专系诸“鹘鸼”说之,则不可通矣;据《诗毛传》于《召南》曰“鸠,尸鸠(指布谷鸟),秸鞠也”,于《卫风传》曰“鸠,鹘鸠(或即斑鸠)也”,于《礼记·月令》注曰“鸠,搏穀(似即‘布谷’异名)也”;可见《经文》皆单言“鸠”、而其传注乃别为“某鸠”名,此亦可证“鸠”本为“五鸠”之总名;而于《经传》,“鸠”字亦或多假为“逑”、“勼”之字,其字亦有逮、敛聚、勼聚等义;“鸠”字音读“居求切”。
而“鸠”字亦见为姓氏族名,颇疑当始出于古时东夷地一支“鸠鸟图腾”族,其人亦或出于古帝“少昊”之世所设“五鸠”之官族。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处于鲁国附近“夷人”居域的郯国之君“郯子”,前往朝见鲁昭公,昭公因而问及其祖上“少昊”等世的情况;其答言“我高祖少昊挚(‘挚’为少昊名)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指少昊之世是为‘鸟图腾’族,其世以鸟纪事、各部门长官亦以‘鸟’命名)”,当时所设置官有“五鸠”、“五雉”、“九雇”等,其中“五鸠”之官即“祝鸠”、“鴡鸠”、“鸤鸠”、“爽鸠”、“鹘鸠”氏五族,亦即相当于后世之“司徒”、“司马”、“司空”等的高官族。
故“鸠”氏或始出于古“五鸠”之官族,其后或有以官名传为氏者。《万姓统谱》、《姓韵》皆称:“鸠”氏“见《姓苑》”(《姓苑》一书由南朝宋何承天所编,故其姓当于魏晋或之前已有);据传古帝少昊、颛顼之时有“爽鸠”、“五鸠”、“祝鸠”氏等族,“鸠”是其时所设之官名,则“鸠”氏或出其族,其族之后或有“以官为氏”者。
又据《路史·后纪》称:周世宋微子之族,其后分衍有“鸠夷”氏,故“鸠”氏亦或出自复姓“鸠夷”氏所改,其族系于“子”姓。但所谓“鸠夷”,当即古之东夷“鸠鸟图腾族”之略称或泛称;商周之世所称“夷”者,一般皆指古之“东夷”族的不同部落之人。而商世商王族之族源,其实也是本出于东夷“鸟图腾族”之一支、亦即是出燕山山脉一带的“燕鸟(亦称‘鳦鸟’或‘玄鸟’)图腾”族;据传商人始祖契、是其人古部落指始祖母简翟吞食了神鸟燕之卵(蛋)而生,故崇奉“燕卵”而为“子”(其“子”即燕子卵)姓。由此来看,周世从宋微子族(周世宋始君微子启,是为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之长兄,故其族是为商王后裔“子”姓族)中分衍有“鸠夷”族,当不是意外的了(另参“说说‘乙’姓、‘子’姓、‘宋’姓”)。
又,古之“鸠”字亦通作“九”。例如,《庄子·天下篇》载“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指大禹亲自拿着劳动工具、带领民众杂聚于天下之川进行治水,此中之“九”当指“集聚”);唐陆德明《释文》称:其之“九,本亦作‘鸠’,聚也”。而古《禽经》亦载:“九鸟,(亦)曰‘鸠’”。据此,可知古之“九”通作“鸠”字;而古有“九”氏之族,其族或出于古之“九方(鬼方)国”或其族、亦或出于商世“九侯(鬼侯)”之族等。但是,颇疑古之东夷地“鸠”氏、“九”氏之族,其二者间的传承或有关联;即古“九”氏之族,很可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古之“鸠鸟图腾族”,但亦或古之“鸠”氏之族,于后或多有以省减笔画而改传成了“九”姓者(另参“说说‘九’姓”)。
其他民族,傣族见有“鸠”姓,其族地处云南;徐铁生《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称:傣族“鸠”姓是为汉姓、“其先汉族”(据苍铭《云南边地移民史》载)。
但今“鸠”姓所见极少,人口约千,于广东、云南等省的个别地区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