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这一天起,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也逐渐由热转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间围绕着立秋这个特殊的日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这些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也蕴含着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立秋食俗:舌尖上的秋意
1、啃秋。在许多地区,立秋当天有吃西瓜或香瓜的习俗,称之为“啃秋”或“咬秋”。民间相信,立秋日啃秋,可以清暑气、免除秋冬的病疾。人们在酷暑中流汗消耗,身体多有不适,而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啃一口清甜的西瓜,既是抓住夏天的尾巴,也是一种迎接秋凉的仪式。
2、贴秋膘。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体重会有所减轻,这被称作“苦夏”。立秋一到,人们便要开始“以肉补膘”,补偿夏季的亏空。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烹制各种肉食,如炖肉、烤鸭、红烧肉等,大快朵颐,以储备能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
3、食秋桃。在江浙一带,有立秋日吃秋桃的习俗。每人吃一个,吃完后将桃核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等到除夕之夜,再将桃核扔进火炉中烧掉,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免除来年的瘟疫和灾祸。
4、吃“渣”。在山东一些地方,立秋流行吃一种由豆渣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俗称“吃渣”。当地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不拉”的俗语,寓意着祈求家人在新季节里身体安康。
趣味活动:祈福与玩乐
1、称人。古时人们在立秋这天会进行“称人”的活动。将体重与立夏时称的体重相对比,看看经过一个“苦夏”之后,体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重减轻了,便要通过“贴秋膘”的方式补回来。
美间AI
美间AI:让设计更简单
45
查看详情
2、摸秋。这是一种充满童趣和乡土气息的习俗。立秋节的夜晚,人们可以在别人的瓜园中摸摘瓜果,而主人家并不会责怪。对于婚后未生育的女性,她们会去摸取南瓜,因为“南”与“男”谐音,以此祈求得子。摸秋的果实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福气。
3、报秋。旧时,在立秋节气交节的那一刻,会有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手敲着小锣,沿着街巷大声呼喊:“秋天来了!”通过这种方式,将秋天到来的消息传遍四方,充满了迎接新季节的喜悦。
农耕文化:丰收的序曲
1、晒秋。在湖南、江西等地的山区,村民们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地和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金色的稻谷铺陈开来,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农家丰收图,这不仅是储存粮食的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农俗景观。
2、秋社。立秋后,古代会举行“秋社”祭祀活动。这是为了祭拜土地神,一方面是感谢神灵保佑上半年风调雨顺,另一方面是祈求下半年五谷丰登。秋社是人们表达对土地敬畏和对丰收感恩的重要仪式。
3、喝秋水。一些地方有喝“秋水”的习俗,即在立秋这一天,全家老小都喝一杯井水或者河水。人们相信,立秋时的水,经过一个夏天的沉淀和秋气的交融,具有特殊的功效,饮用后可以防治腹泻、痢疾等疾病。
以上就是立秋人们要做哪些事情? 立秋的10个民间风俗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